P126
 
P127

A Creator From Street

 

 

INTERVIEW

WITH

JUDE HUANG

 

 
他是滑板文化发烧友、街头文化的先行者,在沪上开店、做品牌,后更远渡重洋学习设计,为的就是更加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理想。他回国创办N(3)XISM STUDIO工作室,继而成立配饰品牌the MAD HATcher专攻帽款设计,其后更与上官哲、MYGE等国内热门设计师品牌合作,登上秀场,但黄毅本人却深入浅出,很少接受媒体访问,这次我们就有幸与这位街头文化的推手、设计师聊一聊。
 
 
JUDE HUANG
黄毅
N(3)XISM STUDIO主理人、the MAD HATcher设计师
 
Hello JUDE,请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!
 
——  大家好我是设计工作室N(3)XISM STUDIO的主理人,同时也是the MAD HATcher设计师黄毅。
 
 
你最早是如何接触到街头文化的呢?
 
——  在2000年那会还只有单纯的滑板文化,当时我和朋友们都喜欢玩滑板,会去外文书店买《Thrasher》、《TransWorld》这类美国滑板杂志,当时的外文书店会出售杂志的过刊,卖的都很便宜,我们都会一期不落地买回来,后来朋友多了各种获取资讯的渠道就更多了。
 
 
我们知道你其实是上海非常早期的街头Player,方便分享一下早年街头的趣事吗?
 
——  大概十多年前,我在上海开设了一家滑板店EAST。其实起初没想做滑板店,只是想开个店,一部分售卖滑板品牌什么的,但做了一段就成了单纯的滑板店了。那时候能买到街牌的店不多,大家还在那一带玩滑板,现在想起来已经很久了呢。
 
 
那么基于什么缘由你想到了做自己的品牌INKY呢?
 
——  其实国内最早的这批滑板店都以一种比较地下的形式在做,除了销售国外街牌、滑板之类,还会赞助本地的滑手。我们当时赞助了五位滑手,当时觉得当滑手代表店铺去比赛的时候最好能展示一些不同的视觉,学设计出身的我就设计了一些衣服和帽子给滑手穿,最终在2003年诞生了INKY。
 
 
那在上海滑板界颇具地位的你怎么突然去英国了呢?
 
——  其实国内滑板文化发展到2011年时已经不太健康,我觉得就没意思,想整个抽离出来去外面游学整理一下思绪,就去了伦敦。当时我一边学语言一边学习圣马丁设计学院的短期课程,当时我选的“包的设计”、“包的工艺制作”两个科目,回来创作了新品牌。
 
 
the MAD HATcher不是专精帽饰的吗?
 
——  没错,我初中时候就喜欢买各式各样的帽子,早年就开始尝试出品帽款,现在的 the MAD HATcher品牌定位也专精帽子设计,包括与其他品牌的合作基本也都是不同的帽款系列。但其实回国之后我也开始做包的设计和一些产品,也协助别的设计师制作设计包款。我们从2016年春夏起就与上官喆SANKUANZ合作,整个系列的帽款、包款都是双方协力设计制作的。到2018年春夏,the MAD HATcher品牌也将推出自己的包款系列,还与KKtP和STAFFONLY有合作帽款,敬请大家期待!
 
 
其实N(3)XISM STUDIO、the MAD HATcher的名字发音都稍微有点绕口,它们代表什么特殊的想法吗?
 
——  N(3)XISM是一个不存在的单词,我在其中隐藏了三层含义:首先括号中的3是对应E,Nex代表连接的意思,然后Ism又有一种主义的含义,在创造它的时候我就希望品牌的设计出自生活、技术和文化三块,串联起来就是“连接三种领域主义的设计”之意。至于the MAD HATcher就比较简单,只因品牌要注册商标,所以选了这个兼具大小写,和帽子有点关联,字母又比较长的名字。
 
 
那么来谈谈品牌今季度的Almost Famous几近成名系列吧!
 
——  Almost Famous的概念其实源于我在2011年给INKY做的一个系列,当时我创造了一整组复杂的插画,但最终因为实现效果的成本问题没有生产。眼下致敬品牌、青年文化的热潮又回来了,我便重新审视修改了当时的设计,将其重塑简约化,结合当下的热门设计风格,把曾经的概念移植到the MAD HATcher上重生。
 
 
那么the MAD HATcher之后会不会再推出更多品类呢?
 
——  the MAD HATcher与INKY有所不同,它更倾向于设计。我本身就是学设计出身,会有意识地积攒设计灵感用在新系列的设计上,目前我正准备推出一个全新的品牌,它将会以工作室名字命名,产品不仅限于制作配饰,将会以服装为主,目前设定是以不定期发布一个胶囊系列的形式操作,希望大家多多支持、关注N(3)XISM STUDIO。